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本科进阶指南
  • 3️⃣3️⃣ 第三版序
  • 2️⃣2️⃣ 第二版序
  • 1️⃣1️⃣ 前言
  • 🥳欢迎词
  • 💡指南食用方法
  • 📬关注指南公众号获取最新动态并提问
  • ☕话题
    • 从科大到燕园——我的保外经历与大学体悟
    • 如果给你一颗后悔药...(更新中)
    • 我用四年时间,意识到了高中就意识到了的东西
    • 2023届EE/CS/AI深造经验以及教训
  • 培养方案解析
    • 大二秋季学期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基础)
      • 复变函数B (专业基础)
      • 计算系统概论(专业基础)
      • 离散数学(专业基础)
      • 数据结构(专业基础)
      • 几何学基础(专业选修)
    • 大二春季学期
      • 人工智能基础(专业选修)
      • 人工智能原理与技术(专业选修)
      • 随机过程B(专业基础)
      • 计算方法(专业基础)
      • 数理方程B(专业选修)
      • 电子线路(专业选修)
      • 信号与系统(专业选修)
      • 数据库系统概论(专业基础)
      • 数据分析与实践(专业核心)
    • 大三秋季学期
      • 机器学习概论(专业核心)
      • 算法基础(专业核心)
      • 运筹学(专业核心)
      • 实用统计软件(专业选修)
      • 计算机网络(专业选修)
      • 操作系统(专业选修)
      • 数值代数(专业选修)
    • 大三春季学期
      • 深度学习导论(专业核心)
      • 大数据算法(专业核心)
      • 数学建模(专业基础)
      • 数值分析(专业选修)
      • 时间序列分析B(专业选修)
      • 并行计算(专业选修)
      • 信息论A(专业选修)
      • 自然语言处理(专业选修)
      • 非参数统计(专业选修)
      • 数字图像处理(专业选修)
    • 大四秋季学期
      • 大数据系统及综合实验(专业核心)
  • 进阶篇
    • 🤩大数据学院本科生学业日历及重要事项提醒(很重要)
    • 😎暑期经验文档
      • 顶层设计
        • 你的目标是什么
        • 关于GPA
      • 课程学习
        • 计算系统概论A (ICS)
        • 离散数学
        • 数据结构
        • 复变函数B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接下来的规划
        • 这个暑假可以做什么
        • 关于进组
    • 🛫出国
      • DIY申请 个人学术主页搭建
      • DIY申请-面试流程及准备
      • DIY申请-关于CV
      • DIY申请-关于套磁
      • 低成本-托福口语提分资源
      • 低成本-托福听力训练方法与资源
      • 低成本-托福写作训练方法与资源
      • 低成本-托福阅读训练方法与资源
    • 🎓保研
      • 💯保研关键时间节点
      • ‼️一篇文章读懂保研(必须熟悉)
      • 🔊别人不会告诉你的保研TIPS
    • 💻实习 & 工作
      • 🧐什么是实习
      • 😍怎么找实习
      • ❓Q & A
    • 🔬科研
      •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and如何进组
      • 💎学长学姐的科研真经
        • 从idea到论文——从0开始一段科研
        • 论文写作技巧
    • 👀缺乏科研项目经历?看这里(更新中)
      • 微软亚洲研究院项目(已关闭)
      •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教学实践基地共建共享项目
      • 腾讯2024课题实践项目(2024.1.24截止投递)
    • ↪️转专业相关
      • 关于大二下非个性化转院
      • 关于个性化大数据一些tips
    • 🤔选择实验室时应当关心的十个问题
    • 😄实验室介绍
      • BDAA\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陈恩红教授实验室
      • 数据科学实验室(LDS)——何向南教授课题组
      • 安徽应用数学中心(应用数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杨周旺教授实验室
      • 数据智能与几何算法实验室——丁虎教授课题组
      • MIRA Lab——王杰教授课题组
      • iCLaS-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余玉刚教授课题组
      • 泛在无源物联网实验室——龚伟教授课题组
      • 精密普适实验室(Precise Pervasive Lab)——程敬原教授课题组
      • 陈景润教授课题组
      • Protein Design Lab——刘海燕教授课题组
      • 免疫基因组学与精准医学实验室——瞿昆教授课题组
      • Zhu Lab——朱书教授课题组
      • 神经物理学与神经生理学实验室——毕国强教授与刘北明教授课题组
      • Wen Lab——温泉教授课题组
      • 高性能计算物理化学实验室——胡伟教授课题组
  • 经验篇
    • 🥳学长学姐说
      • (出国)大数据学院2019级本科生顾言午
      • (考研)神秘嘉宾
      • (保研)大数据学院2018级本科生毛星茏
      • (出国)大数据学院2018级本科生吴颖馨
      • (科研)大数据学院2018级博士生李徵
      • (MSRA联培)大数据学院2019级本科生桂栋南
      • (工作)信息学院AI英才班2018级本科生赵天翔
    • 🎥我们的四年(更新中)
      • 从科大到燕园——我的保外经历与大学体悟
      • 我用四年时间,意识到了高中就意识到了的东西
  • 附录
    • 🥰经验分享会视频整理
      • 本科就业——赵天翔学长分享视频
      • 课程学习+实习+科研——桂栋南学长分享视频
      • 保研与课内学习经验分享——李莘学长分享视频
      • 留学飞跃经验——顾言午学长分享视频
      • 2023年大数据学院出国分享会
      • 2023年大数据学院考研分享会
      • 2023年大数据学院实习秋招分享会
    • 据峰咖会
      • 2022年度据峰咖会
    • 有用的资源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 整体介绍
  • 研究方向
  • 团队成员

这有帮助吗?

  1. 进阶篇
  2. 实验室介绍

神经物理学与神经生理学实验室——毕国强教授与刘北明教授课题组

上一页Zhu Lab——朱书教授课题组下一页Wen Lab——温泉教授课题组

最后更新于2年前

这有帮助吗?

整体介绍

神经物理学与神经生理学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始建于2007年,负责人是毕国强教授与刘北明教授。主要致力于利用冷冻电子显微(CryoEM)、光电关联显微、超分辨光学显微(STORM)等纳米成像手段在技术和应用上的取得突破,并将这一系列国际前沿技术用于解析神经突触的精细结构和功能,神经突触可塑性机制以及大脑介观尺度下的环路联结图谱的结构和功能。

近几年来,自主研发新型超高速三维荧光显微技术(VISoR),是结合了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以微米分辨率在厘米尺度上研究生物大样品的领先于国际的荧光显微技术。VISoR技术致力于解析大小鼠等啮齿类和猕猴等灵长类动物的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多模块的脑连接和功能连接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对神经科学、脑疾病、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

实验室主页

研究方向

1、神经系统多尺度结构解析与图谱绘制

2、神经突触可塑性与神经网络动力学特性,及其在学习记忆和相关疾病中的表达

3、前沿光学、电子显微成像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团队成员

毕国强: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核心骨干。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91年获纽约大学物理学硕士,199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物理学博士,1996-2000年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2008年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职),获Burroughs Wellcome Fund Career Award in the Biomedical Sciecnes、Chancellor’s Distinguished Research Award等学术奖。2007年回国组建神经物理学实验室,2008年起受聘中科大首批新创讲席教授,2020年起任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双聘教授。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突触可塑性分会主任,中国光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委,Frontiers in Neural Circuits副主编及多家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发表论文70余篇,被引用14000余次,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以及神经科学领域生涯影响力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个人主页:

刘北明: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99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分子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1999-2000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神经生物学博士后研究。2000-2006年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助理研究员。2006-2008年任匹兹堡大学神经生物学系研究助理教授。2009年受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建神经生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环路活动的动态特征及生理功能,脑功能与疾病的神经环路基础,神经突触结构与功能及其分子信号机制。已于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ature Bi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发现神经元网络的持续回响活动以及突触异步传递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发现应激调控动物自残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发现脑干参与脏器调控的重要核团中抑制性神经元的长程投射,并与毕国强教授实验室合作,研发了透明组织样品超高速三维显微成像VISoR技术(NSR 2019),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猕猴大脑的微米级分辨率三维解析(Nat Biotech 2021)。主持承担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作为骨干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等9项。

😄
神经物理学与神经生理学实验室
毕国强
Logo
刘北明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