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四年时间,意识到了高中就意识到了的东西
By——19级计科胡长荣
写在前面
本人基本情况:数理基础一般的信智学部普通人。大一在数院学习,大二转入计科,现在在自动化系读研,研二将前往腾讯联培。目标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不考虑继续走学术道路了。
关于高中
相较以小镇做题家为主的科本基本群体,我自认为算是有点privilege。在某个沿海发达省份长大,我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学习了oi和机器人,尽管并没有获得多少奖项,但发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兴趣。在高考之前,我的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一直是工科强校的工科专业,也认定了自己以后会成为一名工程师。 高考完,虽然不能进入top2,但按往年基本上华五可以任选,我也在第一志愿报了某工科强校。至于为什么填了科大,纯属要把志愿填满,以及不想浪费分数,以及家长觉得数理基础扎实将来不是计算机金融任转。 但由于(听信了招生组的宣传以及)一些阴差阳错,我最终被科大数院录取,从此开始了我内耗的大学生涯。
关于数院
我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已经坚定了转院的念头,但由于数理基础不扎实,英才班选拔自然是没够上的,只能在数院先待一年。 大一上,学分数量只有20出头,靠着做题,还是在数学上取得了过得去的成绩。但此时,面对着课程群里大佬的卖弱发言,面对着习题课上助教抛出来一个个我从来没听说过的定理,我已经意识到了数院是个我融不进去的地方。 大一下,由于提前修了计科课程,学分数突破30,外加疫情线上教学以及某选秀综艺的热播,数学成绩急转直下,抽象的线代a1直接低空飘过。但我以为从此就与数学一刀两断,还是喜滋滋地迎接我的计科新生活了。
但我没想到数学的阴影依然伴随着我。计科的培养方案充斥着大量只有少数方向用得到的数学必修课。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数院大一的数分和线代并不能直接作为高级替代,数分必须修完a3或重修b系列,线代必须修完a2或重修b1。 此时我犯了一个至今让我难以接受的错误:我没有意识到我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在数理方面深耕,但由于一些“大学就是要学更多东西”的奇怪执念选择了修线代a2。于是由于本来计科学分就多,我被迫推迟一年修数分a3,不能靠数院同学的作业来省力水过。而且我在线代也没有取得好成绩,最终还是需要修线代b1来挽回一下绩点。 题外话:计科在20级以后培养方案改革,数学课有所减少,对工科生来说确实是件好事。
关于科研
其实我高中并没有读phd的想法。我家的几个工科前辈都是本科毕业直接就业,也去了不错的公司。如今虽然文凭贬值,但水个研究生学历,也足以在工业界立足。 但科大,众所周知是个搞学术的地方,来了科大,目标不是美利坚phd,总觉得有点志向不够高远。所以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陷入了phd还是ms的艰难选择。 但不管是phd还是ms,凡是要出国,科研经历总是少不了的,所以虽然是个科研混子,还是要去混混。 要搞科研,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学校老师的实验室。但计科这边(至少据我所知)没有针对大二大三本科生,介绍每个实验室都在干些什么的活动。我也因为感觉自己没学多少东西,外加对直接发邮件/线下办公室陶瓷有种天然的恐惧感,拖延了很久也没找实验室。(后来意识到这两种想法都是相当不可取的,美本本科生大一进组,科大本科生大二还扭扭捏捏的,申请的时候怎么跟人家比呢) 除了学校老师实验室,还有大研/大创。我自己报了一个大研,但听了两三次组会,学长和老师也没有安排什么任务,就不了了之了。同学申了一个大创项目,中途邀请我加入,但由于大二大三课业压力都很大(每学期30+学分),最后也没做出来什么东西。 此外,还有msra的联培项目(就算没选上,选拔过程中也有一个小项目),女生还有msra ada camp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也可以写进简历,就暂且不赘述了。 出国最重要的是拿到国外老师的推荐信,暑研是必不可少的。官方项目只有stanford的ugvr和加拿大的mitacs,ugvr只有佬中佬可以拿到,mitacs要求相对低一点,但也不是我这种真正的普通人拿得到的。但只要自己愿意陶瓷,哪怕投得很晚,总是能找到暑研的,毕竟哪个老师不想要免费劳动力呢?
关于出国
如上所述,本人高中感兴趣的方向是robotics,但由于计科并没有相关课程,参加robogame也因为同组的大家都很忙,没有坚持到最后决赛,所以感觉没办法拿robotics作为phd申请方向。大学混过的科研项目都是ai相关,但众所周知ai是卷中卷,科研混子显然并不能卷出一篇顶会一作,那也肯定是申不到的。所以暑研投了个相对小众的交叉方向。 事实上,我一直到大三暑假都在纠结出国还是保研,申phd还是申ms。我个人内心最高优先级是美利坚mscs,但家里没有这么大的现金流,再加上22年tech行业裁员风潮已起,很难说等毕业之后能不能顺利进入大厂回本。phd的话优点是没有经济压力,但我遍观微博和小红书的选校定位,再反观自己的科研和绩点,申到美国前五十的phd都不能说稳,更何况还要读五年,而我每次打开paper,过半个小时就会开始打盹。 让我放弃出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暑研签证出了问题,好不容易在七月等到了办签证需要的ds2019,结果上面有信息填错了,需要重发一份,但对面已经开始放暑假了,直到九月还没有发过来新的ds2019,原本计划的出国暑研就此泡汤。而这次的签证失利让我爸妈担忧就算申到了学校能否顺利拿到签证,再加上我本来也没多少科研理想,申请出国主要是为了润,那在国内读完硕士再拿别国的优才签证打工似乎也未尝不可。基于种种原因,在经历了一些波折之后,我留本校继续当科研混子了。
关于就业
保研之后,导师也没找我打工,自然就开始摆烂以及开始了解就业市场现状。正好有朋友没保上研,准备秋招,我就给她当僚机,顺便感受面试氛围。此外,我自己也投了份日常实习,以下内容大概是这两段经历的感想的结合。 首先大写加粗的是,对想要去泛互联网行业就业的人来说,实习经历是重中之重。科本这个牌子可以让你过简历筛选,但开始面试之后,这个牌子就不再有任何助力。gpa可能top10%在大厂和量化有点用,但对普通人来说,top30%以后没有任何区别。实习不一定必须大厂,虽然大厂可以给你背书,但小厂总好过没有。我朋友大三暑假在某小厂实习,她秋招的每一场面试都在被问实习用到的东西。我在这次投实习之前从未实习,字节一面面试官只能问我数据库大作业的简陋银行管理系统,很显然这种toy project一问就垮了。 其次,八股和算法非常重要。几乎每一场面试都在考八股和算法。八股这种东西,就算你对应科目拿了高分,但毕竟是背诵的东西,不提前复习肯定是答不出来的,特别面试官往往会越问越细。算法由于本人高中搞过oi,leetcode mid难度的题基本比较容易能写出来,但如果本身写码能力不强的话,hot100和剑指offer肯定要在面试之前刷完一遍。而数理基础这种东西,(部分算法岗会看,可能量化会看吧,我也不知道,)是没有人会在意的。 最后,不要all in互联网。互联网(在可预见的未来)已经不剩多少发展空间了,而科班和转码的计算机人才一年比一年多,大部分都会进入互联网,导致这个行业只会进入病态内卷。但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例如华为、这两年变成迪爹的比亚迪、某些制造业国企)还是需要大量计算机相关人才的,虽然整体待遇不一定有互联网高,但万一就遇到了一家小而美企业呢?
现在我很幸运地在某ai中厂实习,是某个当前的热门方向(也跟robotics相关),尽管我在面试的时候对这个方向可以算是一无所知,但(大概是靠科大的牌子和过得去的coding能力)还是被mentor收下了。我在实习的组过的还算顺利,甚至提离职的时候还被mentor主动挽留,问愿不愿意继续做毕设的题目,这相对我在自我怀疑中度过的大学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用四年时间,意识到了尽管我确实没有很好的数理基础,尽管我并没有那么喜欢科研,但我依然能够在这个行业获得认可,依然能当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我的coding和debug能力还挺不错的,我对create something fun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我早点意识到这些,我可能大三就去实习,或许就直接本科就业了。
但我发现,科本哪怕是信智学部这种工科院系,也很少有学生真的去主动了解就业市场。我清华的某信息类工科的同学,他们班哪怕是保研人,也有很多大三暑假去实习的。我们班在十二月那次提前回家的时候,统计结果仅有四人正在实习。或许科大人会说自己热爱科研,但能拿到教职的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会走上就业市场。以cs的内卷情况,没有实习,没有顶会,哪怕在科大,毕业即失业也并不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如何找到第一份实习
能否成功找到实习取决于很多因素,你的年级,你投的时间,你投的公司,你能够保证的出勤时间,还有一些运气因素。比如大部分公司都很欢迎保研大四学生去实习,因为保研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你的学习能力,而且保研学生一般大四都很闲,可以约等于全职实习。比如日常实习比暑期实习的竞争压力小,如果部门急招而你刚好有还过得去的简历的话,不需要排序就可以去了。比如bat这种大厂(特别是at)进去十分艰难,但高新区的若干校友企业可能有手就行。 总的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拘泥于科大的培养计划,而是在准备投实习的半年以前,就对着招聘软件上你心仪岗位的jd,一行行的看你有哪些不会的技能,比如java岗都需要掌握java微服务系列套装,大数据岗都需要hadoop、spark这些,然后去看各种教程自学,找一个相关项目(哪怕是谷粒商城这种被做烂了的都行)去做,至少先把相关八股给背了。起码能让面试官在问完基本八股之后,还有点东西可以跟你聊的。科研经历就不需要了(除非简历真的啥都没有或者你投的是细分方向对口的算法岗),没有一个面试官问过我简历上面的科研项目。 如果打算保研后实习的话,北京上海海投就是了,大小公司那么多,总有一个愿意要你的。大二大三可以考虑去讯飞、商汤或者其他校友企业(蔚来我好像记得合肥的实习地点很偏,通勤不太方便)做一段日常,暑期再去投其他大厂。 然后简历和面试都小小的多吹一下自己,比如看过教程就算熟练(但不要写精通,会被狠狠拷问),能实习三个月就是半年之类的。被刷了不要气馁,继续投简历再投再面就是了。 第一次投简历建议从你一定不会去的小公司投起,先有了两三次面试经验再去面大厂,因为大厂有面评机制,如果面评还可以的话,字节这种公司会不定期从人才库里面捞人继续面试,但如果完全没做准备面评太差,简历就会被拉黑一段时间。如果是日常实习,建议先面大厂再面你愿意去的中厂,因为大厂从一面到入职的流程可能长达一个月,中厂可能只有一周,而且只给你两三天考虑时间,如果为了等大厂的结果放弃了中厂的机会,最后没能成功入职大厂,那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