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本科进阶指南
  • 3️⃣3️⃣ 第三版序
  • 2️⃣2️⃣ 第二版序
  • 1️⃣1️⃣ 前言
  • 🥳欢迎词
  • 💡指南食用方法
  • 📬关注指南公众号获取最新动态并提问
  • ☕话题
    • 从科大到燕园——我的保外经历与大学体悟
    • 如果给你一颗后悔药...(更新中)
    • 我用四年时间,意识到了高中就意识到了的东西
    • 2023届EE/CS/AI深造经验以及教训
  • 培养方案解析
    • 大二秋季学期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基础)
      • 复变函数B (专业基础)
      • 计算系统概论(专业基础)
      • 离散数学(专业基础)
      • 数据结构(专业基础)
      • 几何学基础(专业选修)
    • 大二春季学期
      • 人工智能基础(专业选修)
      • 人工智能原理与技术(专业选修)
      • 随机过程B(专业基础)
      • 计算方法(专业基础)
      • 数理方程B(专业选修)
      • 电子线路(专业选修)
      • 信号与系统(专业选修)
      • 数据库系统概论(专业基础)
      • 数据分析与实践(专业核心)
    • 大三秋季学期
      • 机器学习概论(专业核心)
      • 算法基础(专业核心)
      • 运筹学(专业核心)
      • 实用统计软件(专业选修)
      • 计算机网络(专业选修)
      • 操作系统(专业选修)
      • 数值代数(专业选修)
    • 大三春季学期
      • 深度学习导论(专业核心)
      • 大数据算法(专业核心)
      • 数学建模(专业基础)
      • 数值分析(专业选修)
      • 时间序列分析B(专业选修)
      • 并行计算(专业选修)
      • 信息论A(专业选修)
      • 自然语言处理(专业选修)
      • 非参数统计(专业选修)
      • 数字图像处理(专业选修)
    • 大四秋季学期
      • 大数据系统及综合实验(专业核心)
  • 进阶篇
    • 🤩大数据学院本科生学业日历及重要事项提醒(很重要)
    • 😎暑期经验文档
      • 顶层设计
        • 你的目标是什么
        • 关于GPA
      • 课程学习
        • 计算系统概论A (ICS)
        • 离散数学
        • 数据结构
        • 复变函数B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接下来的规划
        • 这个暑假可以做什么
        • 关于进组
    • 🛫出国
      • DIY申请 个人学术主页搭建
      • DIY申请-面试流程及准备
      • DIY申请-关于CV
      • DIY申请-关于套磁
      • 低成本-托福口语提分资源
      • 低成本-托福听力训练方法与资源
      • 低成本-托福写作训练方法与资源
      • 低成本-托福阅读训练方法与资源
    • 🎓保研
      • 💯保研关键时间节点
      • ‼️一篇文章读懂保研(必须熟悉)
      • 🔊别人不会告诉你的保研TIPS
    • 💻实习 & 工作
      • 🧐什么是实习
      • 😍怎么找实习
      • ❓Q & A
    • 🔬科研
      •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and如何进组
      • 💎学长学姐的科研真经
        • 从idea到论文——从0开始一段科研
        • 论文写作技巧
    • 👀缺乏科研项目经历?看这里(更新中)
      • 微软亚洲研究院项目(已关闭)
      •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教学实践基地共建共享项目
      • 腾讯2024课题实践项目(2024.1.24截止投递)
    • ↪️转专业相关
      • 关于大二下非个性化转院
      • 关于个性化大数据一些tips
    • 🤔选择实验室时应当关心的十个问题
    • 😄实验室介绍
      • BDAA\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陈恩红教授实验室
      • 数据科学实验室(LDS)——何向南教授课题组
      • 安徽应用数学中心(应用数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杨周旺教授实验室
      • 数据智能与几何算法实验室——丁虎教授课题组
      • MIRA Lab——王杰教授课题组
      • iCLaS-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余玉刚教授课题组
      • 泛在无源物联网实验室——龚伟教授课题组
      • 精密普适实验室(Precise Pervasive Lab)——程敬原教授课题组
      • 陈景润教授课题组
      • Protein Design Lab——刘海燕教授课题组
      • 免疫基因组学与精准医学实验室——瞿昆教授课题组
      • Zhu Lab——朱书教授课题组
      • 神经物理学与神经生理学实验室——毕国强教授与刘北明教授课题组
      • Wen Lab——温泉教授课题组
      • 高性能计算物理化学实验室——胡伟教授课题组
  • 经验篇
    • 🥳学长学姐说
      • (出国)大数据学院2019级本科生顾言午
      • (考研)神秘嘉宾
      • (保研)大数据学院2018级本科生毛星茏
      • (出国)大数据学院2018级本科生吴颖馨
      • (科研)大数据学院2018级博士生李徵
      • (MSRA联培)大数据学院2019级本科生桂栋南
      • (工作)信息学院AI英才班2018级本科生赵天翔
    • 🎥我们的四年(更新中)
      • 从科大到燕园——我的保外经历与大学体悟
      • 我用四年时间,意识到了高中就意识到了的东西
  • 附录
    • 🥰经验分享会视频整理
      • 本科就业——赵天翔学长分享视频
      • 课程学习+实习+科研——桂栋南学长分享视频
      • 保研与课内学习经验分享——李莘学长分享视频
      • 留学飞跃经验——顾言午学长分享视频
      • 2023年大数据学院出国分享会
      • 2023年大数据学院考研分享会
      • 2023年大数据学院实习秋招分享会
    • 据峰咖会
      • 2022年度据峰咖会
    • 有用的资源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 “王二”说:
  • 胡长荣(19级计科)说:
  • “想找对象的柯南”说 :

这有帮助吗?

  1. 话题

如果给你一颗后悔药...(更新中)

回顾自己的本科时光,很多人都会有些许的遗憾和后悔,如果给你一颗后悔药,你会告诉以前的自己哪些事?你会重新作出哪些选择?

“王二”说:

如果让我回到大三时,我可能会更早一点接触科研,更早去调研AI的不同领域的内容,当时认为读论文是一个很难而且很耗时间的事,所以我个人直到928填保研系统的时候都不是很清楚自己实验室所研究的方向,后来当我真正去广泛看论文的时候才发现读论文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事,至少看懂论文中的背景介绍并不困难。大四的时候有时也在想如果当时能够更早进行调研,我会不会能够选择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实验室。而且到了保研面试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会有人会很care你的GPA成绩,几乎所有的导师都关注的是面试者的科研经历和科研能力,面对GPA比自己高而且各种经历都比自己丰富的外校大佬,真是感觉到一种无能狂怒(╥﹏╥)

其次是对于GPA的看法这件事上,感觉自己在大学期间还是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到这个数字上。因为到了大四大家都开始准备进行科研入门的时候,才发现那些在前三年花费更多时间在科研上的同学相比自己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即使他们的GPA可能并不比我高。这时才发现为了GPA所倾注的很多精力都是没用的,比如学计网背了无数次的八股文,比如学数理方程背了无数次的解题模板,并不是说这些课不重要,而是说这些课的一些很细碎的八股知识并不值得自己投入那么多精力(内卷就是无意义的内耗啊)。而且现在内卷氛围越来越重,付出精力能够在GPA上得到的回报也在愈发递减,我再努力,GPA也不会上升很多。每次想到这个事便觉得自己仿佛被GPA给绑架了,浪费了好多精力在既让人痛苦又没意义的事上。。。

胡长荣(19级计科)说:

我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已经坚定了转院的念头,但由于数理基础不扎实,英才班选拔自然是没够上的,只能在数院先待一年,大一结束时转入计科。

我后来有时候会想,我应该怎么从大一开始,在选课上尽量及时止损 首先,既然我坚定的想转院,我已经比身边大二才转院甚至大四才转码的朋友领先一大步了,我应该及时用转院的名义退掉必修课,而不是接受在课表里的所有课 其次,我应该利用中学已经学会写码的优势,大一上直接修完数据结构和算法,大一下修掉数据库和软件工程导论,大二上修软件工程实践或者自己做项目,这样可以减轻大三的学分压力,还能在大二就去投小厂的暑期实习。

再其次,我应该贴着学分要求的最低限度选课,而不是选所有感兴趣的课。cs最大的优势是高度的开源,大部分课程在网上都有讲的更好的开源替代版,甚至github能搜到很多这些经典课程的作业答案。而减轻学分压力,就是给自己更多的空闲时间,无论是在大学更好的当现充,还是让自己更好的搞科研,还是甚至边上学边去日常实习,都比在学校浑浑噩噩的上课要强。

“想找对象的柯南”说 :

在刚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心里有无数想要吐槽的内容,我总是将如今的不如意归结于来科大上学,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还是我自己的选择。 再来一次的话,我大概率是不会报考科大了,并不是说他不好,但只是觉得不太契合我。我理想的校园应该是人文气息更为浓厚的,而科大带给我的感觉却只是学与卷,当然这是后话了,在这里说这个并不能给诸位带来实际的帮助。

重新开始大学四年的生活,我会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再努力一点学习数分、线代以及概率论几门课程。到了今天,我才意识到数学基础对研究生阶段真的至关重要,现在的我每每看到数学公式都只会懊恼当初的自己为什么不认真学习数学。 再来一次,我会努力去竞争一个学生组织负责人的职位去锻炼自己,虽然几年来我参与学生工作很多,但我始终没有去竞选过某个职位,都是靠着等额选举或者“内定”来当选负责人。与他人去竞争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段经历,凡事总得有个开头,这次不敢,下次也便不敢。

我还会想在大三的时候,就体验开启我的科研生涯,科研生活开始的越早确实会更有优势。师兄们说,当你发出第一篇论文后,便不会再如此畏惧科研。大三的压力相对还是较小的,如果能利用这段时间提前科研,那么以后的日子或许会轻松很多。 其实想要后悔的事情还有非常非常多,小到玩了一天游戏后,后悔自己没有学习。往大了说,没有去做一些保外的尝试也略有遗憾。

但如今的选择也未必不是最好,引一段罗翔老师的话,“我们可能经常会想:“如果当初我怎样怎样就好了;如果当初我换了一个专业就好了;如果当时没来这个城市就好了;如果当初再见他一面就好了。” 似乎未选择的那条路总是更好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可能你选择另一条路,大概率也是换一个新的烦恼,那些似乎必然通向好的结局也只是你的遐想。 但人生最有趣的一点就是,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你都是在向前走。所以不要纠结和后悔,脚下的这条路就是最好的路,不要总是去美化未选择的路,不要站在现在的角度去批判当时的自己,要相信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你所错过的很可能都是上天在保护你。”

上一页从科大到燕园——我的保外经历与大学体悟下一页我用四年时间,意识到了高中就意识到了的东西

最后更新于1年前

这有帮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