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大到燕园——我的保外经历与大学体悟
By——20级花昌诚
最后更新于
By——20级花昌诚
最后更新于
本文旨在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保研经历和感悟,为自己大学这段经历做个总结的同时也希望能为后来者提供一点参考。全文会略显冗长并夹带较多主观观点,请自行选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阅读并谨慎采纳。
github:CS-BAOYAN (github.com),里面包括很多保研相关资料和院校夏令营预推免信息,足以应对绝大部分需求
计算机保研交流群:605176069,全国最大的计算机保研交流群,群经常满员以至于要时常踢人,非常活跃也导致信息密度较低,可了解到一些实时信息
知乎各类保研经验帖:多搜多看能学到很多,在问学长学姐保研常见问题前不妨自己善用搜索引擎先了解,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诸如保研流程、夏令营和预推免有什么区别等问题实在没啥回答价值,附两则知乎链接,阅读过后应该能对保研有个大致的了解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2166269:经验帖的5、6部分很有参考价值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9037436:对保研流程有个总结,想要更具体地了解可以自行搜索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和节省文字,我直接放上我个人简历的截图,隐去部分个人信息如下图:
可以看到我的专业成绩、科研经历均不突出,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我包装了一下显得全面发展,唯一能让老师感兴趣的可能就是MSRA的课题,但也只是浅尝辄止。
接下来我将按时间线梳理一下我保研以来做的尝试。
我直接借用我之前自己写的文字对这段经历做个总结,可能心路历程较多。
进入大三以来感觉厌学情绪到达了某个顶峰,一周去上课的次数屈指可数,所有作业不到ddl绝不动手,像是学习的动力在大三学年被抽离了身体,经常一觉睡到中午。这一学年尤其是下学期一直在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看了很多场学长的分享和周围同学的努力,有大二就开始准备各种实习本科毕业即拿到不错offer,有坚定出国一直在潜心科研备考托福进行暑研,有确定保研意愿进实验室发展并丰富课余生活,有研究生毕业定向选调进入体制内,有博士毕业放弃高薪继续留校研究...于我而言我的未来规划一直在发生变化乃至现在也仍不明确,一开始找老师加了个实验室想着按部就班能够留本校也很好了,但是一直因为自己的懒惰科研方面没什么起色,慢慢变得焦虑不知道该如何取得进展,也进行过一些简单的尝试不过失败了;
在课程群里看到老师发的MSRA讲座信息,本来是抱着在chatgpt大热的时候看看前沿一些研究员对此的看法,没想到是宣传和学校的联培招生,后知后觉地了解了后抱着试一试不亏的心态报了名。接下来是大三为数不多的奋斗了一把的时间段,最后提交材料的日期刚好是大数据算法作业&数学建模大作业&人工智能基础实验三方交汇的日期,在那一周好几个凌晨是在宿舍楼下度过的,第一次自己去找论文不断去看论文解读然后跑实验复现,解决层出不穷的bug,完成了15000+字的结题报告(有史以来产生的最大的学术垃圾)。答辩的时候老师问看你完成了挺多的准备了多久,我说大概两周吧但其实大部分都是一周内赶ddl赶出来的,或许也基于此导致下一阶段面试的时候显得自己思考很不充分,总结下来大概就是:完成度还行,但是实验设计和组合不够,对课题的思考深度不够,以及论文原文看的太少了以至于面试看到英文材料谈理解的时候当场傻眼。
于是乎并没有拿到联培名额但是获得了一个大四去实习的机会,因为种种原因这时我的想法从保本校变成了多去其他地方试试吧,就当为自己赌一把了失败了也没关系。想起来之前有个联培实验室来学校宣讲我加了几位老师的微信,于是去联系了浦江实验室的老师但是得知没有名额了,甚至从知乎加了上岸的学长询问信息,也鼓起勇气和一些前辈交流过,收获了很多但是未来还是迷茫的。
现在来看这段经历的感受:非常感谢这段时间自己没有因为成绩排名很低以及很忙而放弃做这个课题,也非常庆幸老师给了我一个实习的机会,不然后面的一切可能都无从说起,同时也非常感谢19级的一位学长在我报名这个项目的过程中给我的指导(每次我找他他都能和我语音聊上几十分钟,太感动了www)。不管怎么说,当大三不忙的时候这个项目我觉得都可以去试试,没有报名门槛,只要你主动也可以问助教解决问题,同时提供gpu资源,即使不去联培或实习也是一个不错的科研尝试,可以在大三及时关注信院那边的报名通知,有问题也可以问我。
在这之后,一共有很多条支线开启。
在联系了一个浦江实验室(后文简称pj)的老师没有名额之后,我又联系了一位新的pj兼职的老师,这个老师在我发完信息后就给我打了电话,简单询问了我的情况后安排了一位今年刚毕业即将入职pj的博士师兄考核,并和我说让我做好准备考核不会很简单。这个老师很强,师兄刚毕业就有几千引,我第一次经历这样的考核并没有很重视,师兄给我发了几篇相关领域的论文阅读以及让我用pytorch lightning(我之前都没听说过...)写一篇论文工作中的训练代码。在读完论文师兄提问的时候,我发现我以为自己看懂了,但是很难自己把这篇工作很好地具体叙述出来,建议之后大家面临类似的考核的时候可以尝试自己给别人或者自己模拟复述一遍,比如相关工作做了哪些(大背景),解决了一个什么核心问题,如何建模这个问题以及解决的核心思想,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等等。更重要的一点是,师兄提问的很多问题正好也是我在阅读论文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而我,emm,没有自己去搜索相关论文或者内容去解决,以至于师兄对我读论文的评价是:不够细致,你自己总结的问题挺好的,正好都是我要问你的,你为啥自己不去想办法解决呢,这就是你要主动思考的过程啊。于是乎,在结束考核之后,师兄以联系该老师的同学都很优秀,也有不少清北本的同学为由把我拒绝了。
这个期间外校夏令营很多都开了,清北不敢想,浙大夏令营只有直博,因此我报了上交和南大的夏令营,其中上交未入营,南大只报了人工智能学院(可以报三个,这个bar最高,保险起见可以多报几个但我当时不知道)并入营。本来已经准备好参加南大营,甚至都和南大高中同学约好了,家里出了变故,于是赶回家并在家呆了一周,因此夏令营阶段我只参加了本校的大数据夏令营。
也是这个期间,我所在的实验室师兄问我保研意向,当时是msra拿到了实习以及pj还在考核,我表达的意思是我想等pj那边考核结果出来如果合适的话我就去那边读博了,不行的话我就留本校了(大数据夏令营开很晚)。那天下午师兄也和我聊了很久,他给我讲了联培和在学校读研他的看法,我在实验室开过组会甚至短暂地在研究生工位学习过,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师兄对科研的那份热爱以及自律,我记得我当时问了他为什么我感觉周围的同学大部分目前对科研都没有很大的兴趣,具体回答我忘了,现在脑子给我的总结是因为我们没有开始进入科研阶段,没有去真正了解一个方向,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科研周期,所以对它没有形成自己的感受,加上课程压力已经那么大了如何投入足够的时间去探索也是个问题(可能师兄表达的完全不是这个意思,被我曲解了,我现在写出来是因为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实验室考核很快就开始了,等不了我pj那边出结果再确定是否保本校,而且与我交流过程中师兄也觉得我自己内心倾向于那边,所以相当于本校这个实验室的考核我就不参加了。
还是pj这边考核期间,有一个信院实验室的师兄联系了我,因为他们那边能看到msra考核的信息,所以主动问我对他们实验室感不感兴趣,我当时状况是只有pj这边的考核,所以自然答应了下来。第一轮是和实验组的具体负责老师面对面聊天,因为是本校的老师面试过程挺轻松的,他还问我对课程上老师点名签到的看法,anyway没啥大问题;第二轮是和实验室的主任电话聊,本来说好经历这两轮就行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联系的同学比较多,加了一轮论文考核;第三轮给了一周时间,那一周我刚好处于没去南大营的在家期间...,没时间看论文,和负责考核的师兄说完后,面试变成了几位师兄轮流拷打我专业知识,大多数都是与深度学习有关的问题,让我很怀疑自己啥也没学透,之后甚至还有当场的代码考核,问了一个不难的动态规划问题我也没答上来,只是说了一个我自己临时想的方法在规定时间没用代码写出来,总之很炸裂,最后不出意外地寄了。
然后是本校夏令营,当时心思就不在保本校了,自然也是几乎没准备,机试前看了下C++的用法就上考场了,最后我拿的是第二批优营。
可以看到第二阶段我是全部都失败了,当时的很多机会自己都没有以很强烈的决心去争取,想的反而是机会还挺多的,实在不行就本校嘛,pj那个导师是cv某领域第一次引入深度学习的作者,考核我的师兄科研成果也很突出,信院那个实验室也是很好的几个实验室之一,同时大二加入的实验室考核又没参加,简直是全面炸裂,自己也emo了一段时间。
在去MSRA实习前我还没有确定的去向,甚至也没有再联系老师,进入了一段停滞期,与此同时我身边不论是本校还是外校的朋友大部分都找好了导师,我的npy拿到了浙大和科大的夏令营优营,与他们聊天我自己的压力其实是很大的,虽然他们也都在鼓励我,但是那段时间的焦虑是在所难免的。
8.8我来到北京实习入职了MSRA,大概在8月20号左右,我拿到了大数据学院的第二批优营名额。这时候,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放弃保外校的想法,拿着这个优营名额积极去联系还有保研名额的本校老师;二是全力准备外校的预推免,并且预计还要实习请假去线下参加外校的预推免(夏令营这个时候已经全部结束);从操作性来看,显然一更稳妥,成功率也较高,但当时我没有想那么多,选择了放弃这个优营的名额。做完决定和家长聊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说我这个决定在他们看来是对是错,而是说我自己做好了决定就行,也让我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他们鼓励了我一番,虽然本校已经很好了,但是如果我想要去尝试,那么显然也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和我讲了,我一路走来,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其实都不是按部就班的选择一个既定的轨迹去进行,而是都带有一点赌的性质去做出另外的选择(这可能也是我这么做的一部分原因)。我觉得这一点让我很感动,因为他们没有说我怎么这么冒险,事先没有和他们商量这样子,而是选择尊重我的决定,并且即使失败了,他们觉得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未来的路还很长。把这件事和其他人说的时候,也获得了大家的鼓励,所以很多时候当你在做一个当下你认为很艰难的选择,可以适当地和他人诉说一下你的想法,我觉得这可以很大程度缓解未来的不确定性给你带来的紧张感,也让你逐渐明确自己的方向,而不是一直纠结于选择的对错。
这里我还想说明的一点是,如果你已经在本校实验室学习,同时又想要出国或保外的话,请在保证自己有书读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本校实验室和老师对你的不确定性,不要在最后关头你说确定留本校之后又变卦有了别的去向影响老师招生。(这个度我也不太懂,总之思考清楚这两者的权衡,问心无愧即可)因为科大确定导师相较其他学校而言会早很多,基本要招的学生在夏令营阶段就已经招满了,所以如果真的想尝试保外校的同学,一定要提前想清楚并且在夏令营阶段就拿到一个外校的offer,和我一样的处境的话你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会比你想象的大。
当我放弃了大数据学院的优营名额,相当于破釜沉舟,那么摆在我面前的就只有预推免上岸这一条路了。于是,在MSRA刚开始的实习期间,还没有其他事情的时候,我吸取当时本校夏令营未认真准备机试的教训,在刷力扣的算法题和复习一些已经学过的课程知识。学校的预推免在八月底开启,这个时候我的想法是海投,把所有我觉得ok的能报的都报一遍,但是这时候我压根还没有想过去冲刺清华北大。
想要冲刺清北的萌芽来源于在MSRA实习的期间,当时有个负责带我们创新班的老师,在聚餐的时候问大家是不是都已经确定好了保研的去向,只有我说还没有,他问我那你是想保清北吗,我说没有,我只是想保外校而已,我比较想去的是浙大。之后,和我mentor开启了一段科研之后,我和他聊到我的保研还没有确定,到时候可能要请假去线下参加预推免,他问我那你是想去清华吗,我说没有,我的排名不够,我入了南大预推免,准备继续报浙大复旦上交这些。但是他说,你都来这儿了,不报一下清北试试,管他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
因此,可以说是在MSRA,这两个老师的说法给了我一点自信,当时清华的预推免已经截止了,而北大预推免只有9.4-9.8四天报名时间,报名材料最迟9.9提交,我在9.6晚上决定冲一把。于是9.7凌晨准备思考找谁要推荐信,拟推荐信的内容,并且因为我不在学校,9.7一天拜托我室友帮我去学院、教务处、写推荐信的老师那跑签字和盖章,顺丰快递给我寄过来,我在9.8收到快递以及找我mentor也写了一封推荐信,在9.9为了能及时送达材料,我自己线下直接把材料送到了北大对应学院。北大的材料真的很繁琐,两天搞定的过程也让我很印象深刻,一封推荐信是我大一班主任写的,他没有改动我推荐信的内容,但是有一列评价指标栏,他给我全部上调了,而我的Mentor甚至给我的推荐信润色,修改内容,我的室友一天之内全部给我跑完,执行力拉满,北本的朋友也帮我预约入校让我送材料以及给我看她的推荐信内容怎么写的,在保研群也看到其他学校学院以及教务盖章各种踢皮球,有些学生因此直接放弃了这个报名,但科大不管是学院层面还是教务层面的盖章都很顺利,以上种种都让我很感动。那个时刻甚至觉得结果已经无所谓了,就这段经历回想起来都会带给我一种很积极的力量,因为得到各方肯定和支持的感觉其实是非常难得和珍贵的。
于是乎,我成功报名了北大的预推免,因为我了解到北大智能学院其实主要在夏令营阶段招生,预推免只是起填补放弃优营的名额以及少量增加的招生名额的作用,所以联系还有名额的老师这个过程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提交材料之前,我借朋友的号在北大树洞上正好看到学院的一个老师可能还有招生名额的信息,甚至是直接给出了老师的微信,我赶紧联系了这位老师,并且向他发了我的个人简历和情况介绍,询问是否还有招生名额,老师的答复是可能有一个弹性的直博名额,看我要不要试试。这时候我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因为报一个根本未联系的导师希望不大,而这个老师的评价以及做的方向我都比较满意,因此我报名了他的直博,并且交了报名材料(材料准备的算是比较充分,文字也是认真写的)。
在报名完成几天后,这个老师突然微信问我有没有时间聊聊,于是我在公司的一个小会议室和他视频聊了三四十分钟,从感受来看,老师觉得我的背景和能力都是ok的,他说他看到了我的报名材料,从今天谈话来看也不错,可以推荐我入预推免,嘱咐我好好准备预推免的机试,之后面试环节问题不大,并且希望我直博最好是早点进入那边的研究方向,在公司这边实习一年有点不合适。当时我聊完整个人的状态大概是懵圈中带着兴奋,这情况好像是希望很大的样子,并且聊完之后第二天我就收到了预推免的入营邮件。我从没想过报清北到收到了北大的预推免入营邮件,脑子里唯一的想法是这可能是我在保研阶段最后一次遇到这样大的一个机遇了,一定要好好把握住。
从收到邮件到机试开考不到两天的时间准备,我之前就做了一些力扣的动态规划题,那两天我基本就是刷力扣的题和看北大智能学院之前的机试题(北大机试统一在openjudge的百炼平台上,可以看到往年的题),题目难度对没怎么做过算法题的我来说还是不小的。我主要做了字符串操作,二叉树,图的深搜广搜,动态规划(主要)等,那天考试的状态确实也不错,考试结束之后我看了眼榜单自己居然排在第四名,很出乎意料,机试又给我带来了一些自信。甚至机试完回去玩了好久,到晚上才开始准备第二天上午的面试,包括英文自我介绍,ppt介绍,ppt上的一些可能会被问到的细节等,睡的其实很晚,第二天早上九点踩点到达北大图书馆面试报到。
每个人要面试够半个小时,我好像是排在十点半到十一点,刚到那边有个同学问我直博报的导师是谁(上午那个面试场合都是直博的面试),我说了名字之后,发现旁边一位同学也是那个老师,一问北大元培学院的。在外面等待过程中还和一个清华的同学聊了一阵,因为他也在msra实习过一段时间,他和另一个同学都是在北大老师组里很久,两个直博名额就他们俩面试,相当于走个面试流程,而我和那个同学,都是树洞看到这个老师有名额临时联系的,相当于两个人争一个弹性的直博名额。当时我的心哇凉哇凉的,一下子沉到了谷底,那个北本同学面试这边,正好和北大软微的面试冲了,相当于他想留本校只剩智能学院直博这一个选择,同时他还是元培学院的,基本上我被放弃的概率非常大。
在外面准备面试期间,我根本没啥心情背英文自我介绍,进去之后甚至也卡了壳,面试的问题一点不涉及课程内容,问的都是我做过的一点项目和科研层面很宏观的问题,我自己能明显感觉到回答的非常吃力,种种因素叠加之下我结束了这场自我感觉糟糕的面试。出去之后就觉得基本没戏了,从哪种角度看我的希望都不是很大。我吃完饭回到住宿的地方,心累加睡眠不足又奔波的身体累,这时候北大另外一个老师联系我,她在北大智能学院王选所的硕士名额多了一个,上午我直博选的导师向她推荐了我,问我如果上午直博面试失败愿不愿意去那边面试,如果通过了就调剂到硕士。
其实潜台词就是直博面试失败了,导师推了我到王选所,看我愿不愿意接受那边的面试考核,机试都是已经统一考过的。我当然是选择继续试试,毕竟一路走来失败是常态了,于是调整好心情火速赶往那边,王选所老师已经面试完了所有学生,已经中午十二点半了,我赶过去老师都还在座位上等了我一会,让我有点意外。王选所的英文考核是朗读一篇英文材料,然后向我提问,梦回msra的面试,首尾相接了属于是,反正这个我读的是云里雾里的,英语真的不好,但是之后的问答我发挥的还不错,氛围上也比上午的轻松不少,甚至还聊到了我女朋友(bushi),与直博面试一样,不涉及课程知识,问的是我做过的项目,竞赛和科研方向上的看的论文还有一个简单的算法题,之后我结束了面试。在面试过程中老师还问了我是不是报了其他学院预推免,我如实回答了,他们说如果我们给你硕士名额,你还去其他学院参加预推免吗,我说如果我真的拿到了北大的硕士名额,那我还去其他学校折腾干啥,没有理由呀,不少老师笑了一下,回来路上我寻思着有这一幕是不是这个面试有戏。
回来没歇多久,那个北大老师打电话过来了,再次确认我是不是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给了我这个名额不会再出现其他变数了吗,打完电话后,老师希望我能再回去一趟,她约我一对一详细聊一下,得,三顾北大不知能否入,我又赶紧跑回去。那天下午和老师一对一聊了一个多小时,互相了解了很多方面,我对老师在做的方向以及组里的情况和安排也都有了认知,老师国外博士毕业五年,现在还在亲自带学生,每周保证和学生一对一聊一次,同时也有一次大组会,因为她也是博导,之后我适合科研转博也不用再换导师。总而言之我了解完以及看了一些评价,包括后来和知乎一个上岸清华本科在王选所实习的北理同学聊天来看,这个选择于我而言甚至优于直博的选择。后来老师的答复是她会和学院那边说,只要当天考核的其他老师都觉得ok我就没啥问题了。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跌宕起伏,但是那时候的我刚有前车之鉴不敢放松,毕竟出个意外我就没书读了,面试过后的第二天就是南大的预推免考核,我已经买好了晚上去南京的车票,凌晨抵达,上午机试考核。但是我心里其实还是非常希望北大这边早点有答复,我真的不想再跑了,一路走来真的是充满艰辛。于是我在去北京火车站的地铁上问老师什么时候有结果,她问我为啥这么急,我说我得赶南大的预推免,复旦也在后几天,她说帮我去问下,就在我已经到了火车站的时候,老师给我发消息说恭喜我,不用再去参加其他预推免了,希望我珍惜这个offer,不要临时变卦,在发车前的十几分钟,我退掉了去南京的高铁票,我想我应该不会忘记这个退票,因为它收了我80多块的退票费(doge)。
以上就是我拿到北大口头offer那天的经历,真的经历了一波三折,也受到了命运的眷顾,很大的运气成分加成,这样的结果,足以配得上我在保研之旅的颠沛流离,也让我感慨,面试成功获得的第一个正式offer,就是当初的我想都不敢想的。一路走来大部分历程我都问心无愧,我不曾占着本院的优营又想着保外,我不曾和老师说我一定会去他那又变卦(当然我也没有这个变卦的机会,xs),我也在保研阶段上不断成长,以更稳定的心态和更良好的发挥一点点去尝试。不过对于南大,真的是比较尴尬,我在考核的前一天鸽了它两次,有机会一定登门谢罪(emm)。
最后,我做一点我个人的总结吧,希望能为后来保研的同学提供一点借鉴。
对我们学校的同学能尝试的学校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当然是计算机类专业,同时也是我个人所了解到的情况,有差错也在所难免,更具体的可以看开头的链接部分。
清华:大家都想去,因此bar很高。offer不在夏令营发,即使拿到夏令营优营,也要参加预推免,不过可以免机试,外校的拿硕士名额很困难,不同学院的难度差异也存在。如果能力强的同学想冲清华,有排名有科研的,建议是尽早联系意向导师,晚了即使上岸可能好导也没名额了;或者排名够,参加预推免,把机试做好,也有很多机会
北大:联系导师排在首位,与清华相反,北大offer大多在夏令营发,只要尽早找好了导师,希望很大,值得一提的是北大软微,有兴趣可以自行了解
计算所、自动化所:清北保研没保本校的同学去的最多的大概就是这两所,前者弱com后者强com,前者计算机体系结构强后者ai方向的cv领域强,牛组保研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同学可能只知道清北华五而忽略了这两所,首先地理位置在北京,导师合适的话非常适合科研,当然之后意向选调的同学建议华五
上交:大牛导师有不少,招生主要在夏令营,直博难度会小一些,但是要注意上交直博延毕似乎很出名,夏令营的门槛也不低
复旦:做nlp实力强,夏令营bar出名的高,基本只要rk1,2,但是发的offer又较少,预推免机会大一些,并且复旦因为夏令营bar高优营名额少,达到这个条件的也能拿到tpu(清华北大)的offer,所以容易被鸽,复旦预推免入营了就有机会上岸
浙大:CAD&CG实验室很强,夏令营都是直博,考核形式是做项目,硕士名额都在预推免,但是计算机学院硕士名额又要和本校的竞争,在倾向本校的情况下外校能入营并且拿到学硕Offer的难度很大,另外几个学院难度小很多,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南大:计算机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都值得报,其他学院差一点,强com,华五里面本校保护最弱(几乎没有,我了解的一个本校rk前15%的同学拿的还是人工智能学院的候补,联系到了导师也没办法),并且值得一提的是ai院的lamda实验室(一提西瓜书作者就知道了),它有自己的考核,不过还是得通过学校层面的考核才行,南大的笔试据说题量大难度大,同时南大同学保研真的是要四处找学校,感慨一波
人大:数据库方向比较强,高瓴人工智能学院ai偏数据挖掘,地理位置好,高瓴好像只开夏令营,bar也很高,但是入营可能就能上岸,因为鸽子多
当然还有很多学校的牛组也非常强,还有可以考虑的比如北航、中大、西湖大学等
再来讲讲考核层面,机试很重要,我们课内学的那点东西拿出去就是被吊打,并且可以用Python的机试也不多见,熟练的运用C/C++完成算法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并且机试发挥不错会在面试的时候给老师一个不错的第一印象,多刷力扣的题型,如果能养成一个习惯自然最好,如果不能考前临时抱佛脚也能带来一些明显提升。
课程知识方面,我反倒觉得还好,可能是因为我参加的考核不多,问到的关于课程方面的知识不会很多,不过也需要复习一下比如机器学习、数据结构、概率论相关的课程,问的不多但是还是会问一点课程内容的,难度不会很大,复习的时候时间不够可以注重广度而不是深度。
项目经历方面,很大的一个短板,我们以为科大科研氛围浓厚,大家想进实验室就能进,比其他学校都强,其实完全是错觉(不过也仅可能是科大工科这块的问题)。至少我感觉身边的人有拿得出手的科研经历的寥寥无几,拿在实验室干的一点跑实验做前端的经历去拼其他学校头部学生和老师定期交流做科研的经历,没有可比性,北理北航的前列的学生,他们已经到清北、msra这样的地方线下做科研了,其他学校的同学发论文的也有不少,我们非常欠缺有足够含金量的科研项目。而当入营之后,排名只是一个数字,至高的gpa没人care,面试当中科研项目经历占比最大,你有越充实的科研经历,读的论文越多思考越多,就越能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因此,这是一定要重视提升的方向。 那么在被问到项目经历的时候,你需要自己清楚整个项目的内容,要做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贡献,思考和收获了什么,用到的方法的具体原理,结果怎么样还有没有改进空间等等,只要自己真切地投入了时间并且有实际贡献,就可以从容应对,比较容易被问倒的就是方法的底层原理,比如使用了论文的方法,怎么复现的这样,总而言之科研经历有亮点会是个不错的加分项。
排名,它很重要,要是低了连夏令营门槛都跨不过,但是它对于你最后的去处又不会那么关键,保研不是高考,不是把学生成绩拉一列,可以选的学校和名额拉一列,然后从高到低录取这样,一定要摈弃这个思维。很多时候决定你能否参加考核的是排名,但是决定你能否通过考核的是你的项目经历,你的机试成绩,你是不是提前联系了导师,有时候机遇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前提是不要沉浸在我只有GPA达到多少多少才能怎样怎样。
对于课程上的知识我没有什么很多体会,最后可以提的一点是如果是直博,导师会比较看重你对科研方向是不是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另外我面的老师也不少,提出一些印象中被问到的问题给大家做一点参考,比如:涉及到科研方向的有,你对这个方向感兴趣吗,将来有什么打算;你对这个方向有什么自己的理解;你对你在做的这个方向觉得有望突破的地方在哪;你在科研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具体是怎么解决的;你觉得你研究的这个方向未来的前景怎么样;你为什么想做这个方向,有考虑别的方向吗;这些我觉得如果平时科研不多加思考加上看一些领域前人的观点的话,突然被问很容易语塞,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有尝试其他学校吗;你还有什么想问我的吗;你的编程能力怎么样;你觉得你是天赋型选手还是努力型选手;你未来会考虑继续读博。当然如果被问的点刚好自己不会,其实可以如实回答不要试图随意糊弄,这样可能适得其反。
保外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是一定会比保本校艰辛很多倍,承受的压力也大很多。拿我自己举例来说,排名在20%左右,在夏令营阶段基本只能入个南大营,但是假如你大二大三是在你想去的学校进行科研呢,你提前联系好了导师呢,可能直接入了清北营自动化所营也说不定,或者排名足够高,入营的概率就会更大一些,即使没拿到优营,只要不是清北,候补到的概率也不低(鸽子多);
夏令营没有满意的offer,那么预推免bar会更低一些,我在预推免入营的有北大智能学院、浙大工程师学院(cs未入)、南大cs、复旦cs,未入的有自动化所,上交cs(这个是因为当时有个老师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确定报上交那边cs直博,预推免cs方向只有直博了,那时候我已经确定去北大了,所以和老师说明了有了确定的去向,所以可能因为这个没入营);
如果预推免也没有满意的Offer,这时候压力确实会很大,但是每年推免系统都会开二十多天,复旦今年被鸽穿了(只要入营了就能上岸),还有很多比如北大在推免系统开了有几天还有招生,还有学校的老师最后时刻被鸽没招到学生,这些也是机会;
综上,保外机会还是很多的,取决于是不是进行了足够的尝试,是不是积极联系了导师,是不是学校都报名了。还有一点是科大在华五当中确定导师是最早的并且因为是弱com,在保研阶段预推免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已经进组科研了,这会无形中将大家保外的尝试压缩在夏令营中,否则就会面临要么明确说保外破釜沉舟,要么拿到外校offer鸽本校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这样一个两难选择,这无疑会增加大家的保外难度。
另外,每个案例都具有其特殊性,保外也会有比保本校大很多倍的风险,比如导师是坑导、方向不喜欢、没学校接收等,也千万千万不要低估当身边同学都已经进组科研or享受生活你还在担忧有没有书读的心理压力,我就曾多次设想过失败后是直接就业还是考研还是选个有名额的学校凑合读研还是去考公等等。
已经在科大度过了大学的三年时光,我从未后悔过当初高考选择报考科大,在这里我收获了很多朋友,认识了很多长者or前辈,获得了很多成长,选择保外这条路更多的也是我自己想要换一个环境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感受另外一所学府同科大的不同之处,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层次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里我写下一些我想对后来者说的话,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果与当前的你观念冲突,请谅解,也欢迎和我交流。
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如果你认为你不是很享受一个人做某件事的过程,那么勇敢地去与别人交流,建立连接也许会给你带来更好的体验,建立连接的方式有很多,我始终相信一定会有人和你在某个方向同频,或者在某个方向契合,即使可能不长久,但是也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在emo的时候也请不要放弃做建立连接的尝试。
这个比较玄学,但是如果让我总结我的大学生活干了些什么,我会用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来概括。就是慢慢发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会比较容易,让事情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能够有效地调动自己什么时候努力什么时候放松,心态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状态。
很多人都会讲这个,但是我觉得都是当局者迷,也许只有度过某个阶段才能自己放下它,所以也没啥好扩展的,我讲一个我印象很深的例子,权当回忆了。
时间是在2022.12.9,那时候我是大三上课程结束,因为疫情,当时很多学校都提前放假,科大没有风声,于是在某一天学生聚集在一起要求科大效仿,似乎背景是这样。然后科大教务处出台了A、B卷政策,在那一天专门召开了一个“教学安排”专题“青年之声”畅谈会,我也参加了,那是我在科大看到的大家在教室听的最认真的、举手举的最多的、座位坐的最满的一场会议,甚至排第二我都不知道该说哪个了。
那天大家群情激昂,甚至还有不少站着的学生,氛围异常激烈,大家讨论的问题是A、B卷怎么保证难度一样,考了A卷的同学向考B卷的同学透题怎么办,能不能两个都考取分高的,老师强制要求考某一类卷怎么办等等,当然那是一个教学安排座谈会,但是我觉得从这些问题中折射出的就是大部分人只关心考A、B卷是否能保证在一个人的GPA上有正确且公平的反应,至于在GPA上有公平的反应了是否就能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全不在考虑范围内。
那天我想问的问题是目前疫情千变万化,当学校真的出现大规模疫情(目前相当于已经基本放开),学校做出进一步决策后,是否最后教务处的考试政策又会出现反转,不过我没有机会在会上问,因为举手的人实在太多了,我结束后私下问教务处老师,他的答复是目前教学安排的背景只是针对提前返乡的同学做出的调整,前提还是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这个大原则不会变,当然事情最后的转向也有目共睹。
那天我开会的大体感受现在还记得,大家关心的问题不是晚回家增加感染风险,或者传染给家里人,不是询问当前疫情下学校可能的教学安排,而是纠结那点A、B卷的问题,在大家聚众争取来的提前返乡面前,扭头又陷入了卷GPA的困境。以上仅是我个人的回忆,所以美化丑化了一些东西,但是学习只是生活的部分,而GPA又能代表学习的什么呢?
这里我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也许我们一边会觉得科大评价体系单一,一边认为保研综测的加分如果导致绩点高的总分低了是不合理的(是不是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更客观地去度量加分,把学习成绩放在一个适合的比重);一边说着科大活动少,没有放松的机会,一边看着某个活动心想自己还有作业呢,最后可能只是玩了一段时间游戏;一边抱怨生活上没有什么朋友,一边认为参加学生工作或是社团以及志愿服务纯纯浪费时间,窝在宿舍打游戏睡觉;一边吐槽科大太卷了唯GPA论不可取,一边与身边同学热切地讨论着谁谁绩点多少,膜就完了,暗地里有什么往年题自己悄悄做;一边在网上说着科大这不好那不好,一边自诩理科强校,不逊清北,关于提意见的座谈会没人参加等等。其实可以举出很多很多例子,如果沉浸在校园氛围塑造的信息茧房中,所看到的信息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拿我们这届来说,比如全校通修量子物理,比如强基计划不能保外,比如今年能不能顺利保本校只取决于是不是修满了必修学分,体测达标与否以及夏令营阶段是不是机试发挥较好拿到了学院的优营,比如疫情影响下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多关注外界的信息,多与别人交流,不然很可能发生了什么之后,自己还一无所知。
因为没有对照,所以陈述会显得不够客观。我总感觉在科大这个校园环境下,男女之间要正常的沟通会面临比在高中或者其他大学更大的潜在成本。比如如果两个异性走的很近了,会让身边的人无端往恋爱那方面去遐想,再极端一点一个男生如果想找一个女生组个队搞个活动是不是就是喜欢女生准备追女生了,仿佛在科大男女关系在不熟和恋爱之间,朋友这个层次非常容易被忽视;两个群体彼此之间基本很难建立一种交流,长久来看就是互相带点看不顺眼,同时感慨在科大谈恋爱如何如何难,再在表白墙上支持一波男女对立。同时,因为科大某种基调就带着朴实,加上课程的压力,不论是男生女生花心思学习什么兴趣爱好,或者从衣着外观上改变自己,仿佛天然的就容易被打上不务正业的标签,在其他大学这样的人可能会有很多人夸赞,但在科大gpa高才值得夸赞。于是,没人注意自己的外表,从里到外都透着一种科大独有的,emm,科里科气。
在科大大一大二两年,认真学习课程没什么问题,但到了大三,我认为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大概的认知,明白自己朝着什么方向去努力,未来大概率会走上什么道路,越早想清楚要干什么,在未来越能以目标为导向去付诸实践。仅从科研来说,我参加北大那边组会,当时旁边坐的同学是刚上大二,他已经跟着一个师兄在做科研了,不说完整的都参与,至少人家已经有投稿经历了,我刚上大四的,还在心里惧怕科研上遇到的问题。越早行动未来机会越多,如果大家是想了解科研,我的建议是早点去经历一遍科研周期,也让你对这个方向有个直观感受,即使不合适也还有其他机会尝试。
不知不觉写了很多字,也花了不少时间,保研经历那块我有想过简单写写,这样可以省去大家很多阅读时间,单位时间获取的信息更多,但是于我而言,如果能够通过整个心路历程的变化,给大家带去一点触动和鼓励,那么这种冗长就是值得的,同时我自己也比较自私地希望借这个载体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未来也可以做个回顾这样。
如果有什么想和我交流的问题,上文有给出联系方式,另外本文所有观点的输出都仅是一人所言,写到这我比较忐忑是不是带有误导或是自己的主观偏见(不过也在所难免),叠个甲,有问题大家轻喷。
最后还是以保研确定那天我说说的两句话结尾,彼方尚有荣光在,热爱可抵岁月漫长!